宿迁市民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市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014319733/2024-00003 分类 规划计划   其他    报告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3-07-07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市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市民政局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用心用情、精准精细、向上向善、为民爱民”的宿迁民政精神,锚定并落实1337”民政工作目标,主动服务大局、勇担重任重责、聚力攻坚突破,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强化帮扶救助,基本民生保障更有温度。聚焦困难群众基本需求,扎实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救助体系。一是加强困难群众基本保障。落实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上半年,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13.7万人,发放保障金4.18亿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1.75万人,发放特困供养保障金8729.73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1亿元,惠及残疾人13.74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23人次。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认定低保边缘家庭3.56万人、支出型困难家庭5809人。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临时救助工作的若干措施》,健全信用承诺失信惩戒机制、深化“三先三后”临时救助模式,上半年,全市发放临时救助金1345.1万元,惠及1.36万人次。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全市发放补贴1015.83万元,惠及19.53万人。二是加强重点群体动态监管。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信息比对,完成各类信息比对67.19万条,及时核查存疑信息,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绩效评价,对2022年以来退出低保对象和申请未通过人员进行回访,重新将1667户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范围。三是深化帮扶救助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帮扶救助机构作用,20个部门50个救助事项可实现“一窗办、一次办”,相关工作被《中国社会保》头版头条报道,上半年,四级帮扶救助中心共受理各类咨询7.8万次、办理救助事项3.31万件。加强自建救助帮扶信息平台与金民工程系统的融合对接,帮扶救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区)集中联动开展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集中宣传与入户宣传相结合、政策宣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救助政策的知晓率。

二、、聚焦质量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突出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加快构建人人可及、人人可享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政策创制。起草《宿迁市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宿迁市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要求、发展目标推进措施和监管责任,已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二是推动设施建设。全市改造提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0,已完成4新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6;建设社区助餐点25,已完成11新建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60,已完成19继续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2000需求排查和项目招标等工作。全市评定五级养老机构1家,四级养老机构3家,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率达到60%。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完成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200人次成功举办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居家上门服务保障,全市15.4万名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纳入上门关爱服务保障。加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探访关爱,引入智能设备,增加探访频次,全市近2000名重点独居老人纳入关爱。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全市16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委托专业机构运营,9家闲置敬老院改造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加强统筹联动,儿童关爱机制日益完善。积极推动部门协同、资源整合、阵地融合,儿童及未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度省考指标中儿童条线居全省第8苏北第2位。一是健全未保机制。组织召开2023年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16项未保工作要点、31项未保领域重点项目,明确重点任务、压实推进责任、推动问题解决。联动开展“苏童心向党 苔花共绽放”未成年人保护月活动,发布七大主题20小类活动清单,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评选并发布宿迁市“苏童成长”践习基地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30家,推进“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落地见效。研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综合管理平台,未保项目录入137个,首批1.5万名困境、留守儿童数据录入完成,为精准开展巡访关爱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加强基础保障。上半年,全市共有9353人纳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3681万元,困境儿童保障覆盖率100%。规范收养登记和资金管理,优化管理方式,严控审核程序,坚持依法依规登记;建立疑难案例报备机制,定期组织全市收养案例分析交流会,开展收养登记案卷核查。三是健全保护阵地。全年建设10家省级示范性未保工作站,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指导市儿童福利院完成一期改造工程,稳妥有序完成三县孤儿整体移交工作。协调市慈善总会帮助解决校车、空调、消毒机、床、水桌等设施设备采购。依托市辖区33个儿童“关爱之家”阵地,为100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突出改革导向,专项社会事务高效惠民。立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树牢创新思维,推动民政服务事项便民惠民利民。一是深入推进殡葬领域全链式改革。出台《关于加强遗体接运车辆经营服务规范管理的通知》,从规范主体资格、优化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对灵车进行改革,助力推动殡葬改革走深走实。出台《关于深化文明殡葬推进移风易俗的通知》,明确重点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加快推进市级殡仪馆和市、县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稳慎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实现了安全、文明祭扫。二是推进婚姻登记便民改革。上半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6553对,受理离婚申请11678对,办理离婚登记6630对。积极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35对。提供公民结婚登记一件事,办理一件事192件。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小城市赋权工作要求,率先推动市级社会组织登记事项服务窗口依法依规前移至县(区)民政部门和小城市,推动就近办、多点办、马上办。推动民政“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全省我市同类事项承诺办、即时办,办理时限最短、办理材料最少。

五、聚力融合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富有成效。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调研报告,分别获评江苏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二等奖和全市十大优秀调研报告。一是高效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制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标准、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完善月跟踪、季调度、定期督查、年底考评制度,目前,全市2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11个,占比44%。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推荐上报2个省级试点区和7个试点乡镇(街道),各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宿豫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五社联动服务指导中心。二是加强基层自治探索。印发《关于规范新型农村社区挂牌和印章的通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立即整改、更换,进一步巩固村(社区)“牌子乱象”清理规范成果。持续开展2023年度政社联建工作,依法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事项“三张清单”,严格村(居)事务准入。深化村(社区)议事协商,指导泗阳县颜圩村、宿城区大众村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其中大众村顺利通过中期线上评估,得到省厅的充分肯定。总结推广“小村说事日”“365大众协商”等一批优秀工作法,持续健全“一约四会”制度,集中修订完善“顺口好记、接地气、易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强化党建引领,全市319家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今年新成立的25家市级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持续开展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社会团体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对10家社会组织撤销登记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将未履行年检义务的44家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投诉电话、建立微信交流群、每周一走访等方式,加强与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常态化沟通,提升我市行业协会商会营商环境满意度。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服务对象新需求、新期待,当前民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社会救助对象呈下降趋势。当前,低保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继续呈下降趋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保障低保对象13.7万人,同比减少7.99%;全市实施临时救助13598人次,同比减少15.26%二是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还需增强。全市医养结合型护理院仅17家,全市五级养老机构仅1家,居家上门服务水平不高,尚不能满足老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三是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尚有差距。因受财力水平所限,我市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标准相对较低,其中困境儿童保障标准为全省最低,且与周边市差距较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民政工作决策部署,满弓发力、乘势而上,推进民政重点工作快落地、出成效,全力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一、高标准、严要求,聚力推动服务项目扩量提质我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普遍存在数量少、功能单一、服务承载能力弱等问题,不能适应服务对象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今年我们将按照“建设施、扩阵地、提供给”的总体安排,实施1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项民生实事项目社会救助领域,密切关注退出低保和申请低保未通过对象,扎实开展回访核查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各类保障;周密实施困难群体关爱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实施细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优化临时救助办理流程,持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完善帮扶救助平台数据核对功能,通过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等方式,实现精准定位、及时救助。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泗洪西南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市级示范性康养基地建设,进一步满足基础养老和高端养老需求实施乡村互助养老服务能力提升,改建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60个,努力打造宿迁样板;分类分户实施2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社会事务领域,市级殡仪馆明8月底前完成建设工作,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明年年底前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启动乡镇老公墓三年改造计划,着力解决老公墓内部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绿化不足等问题;高质量完成5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建设。儿童福利领域,全面推进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机构服务专业化、照护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工作模式标准完成10个省级示范性未保工作站建设;加强沟通对接,力争小幅提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社区建设领域,改造提升和新建2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90%以上;深化基层减负,指导各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二、强联动、促融合,聚力推动改革项目出新出彩。当前,我市民政工作还存在创新力度不大,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工作亮点不多。今年我们将在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下功夫,市县联动、重点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创新工程、精品工程。聚力更有保障的兜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尽职免责机制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出台试点开展容错纠错和“社会救助+信用承诺”机制建设探索部分救助事项“免公示”审批,推行民政领域社会救助“省内通办”,提升社会救助便捷性和满意度推进特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康复供养,分别在中心城区、三县改造1个具备供养功能机构,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对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康复供养兜底保障。聚力更有广度的殡改,拓展殡葬服务改革。召开全市文明殡葬工作推进会,着力解决当前殡葬领域存在的传播低俗文化、丧事活动扰民等突出问题加快推动《关于深化殡葬改革 推进逝有所安的意见》文件出台,加快推进“宿逝安”殡葬服务平台、灵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加强遗体运输车辆规范管理。聚力更有质量的养老,探索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实施“5531”提升工程,推动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社区养老服务站、乡镇敬老院和康复医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县级示范性养老基地等五级设建设,整合农村留守妇女、活力低龄老人、村居干部、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五支队伍,推动养老服务对象向全体老年人转变,服务形式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服务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发力转变等三个转变,实现保障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聚力更有水平的治理,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落实集成民政资源要素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意见》中明确的工作任务统筹推进民政资源要素在城乡社区沉得准、沉得实、沉得稳,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机制,探索构建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三基共治”新模式聚力更有力度的协同,深化未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3+4+N”未保工作体系,分层分类做好三级未保平台业务培训和全面推广应用;推动各地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行,逐步实现转型增能推广“苏童成长”试点经验,着力打造“一地区一基地一特色”个性化服务品牌。聚力更有成效的参与,高质量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发展。出台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慈善之城”建设为主抓手,构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资源互融互通的社会参与体系。

三、深调研、强基础,聚力推动作风建设提优提速。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作风整顿、作风建设提升年等行动,民政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也还存在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情况,缺乏破题开局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攻坚年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十强化十提振”工作要求,一体推进党性锤炼、培优赋能、警示教育、典型选树、廉政风险排查等系列行动,进一步构建完善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机制,大力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工作氛围。二是大兴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市局党组提出的“讲政治、谋全局”“入基层、察实情”“强攻坚、破难题”“重转化、惠民生”四个方面要求和十个方面调研主题,切实把当前矛盾难题、制约改革发展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找准找实,下大力气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三是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扎实开展民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通过机构深入自查、第三方全面评估、民政组织抽查等方式,扎实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对经反复整改仍未达标的机构进行停业整顿。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设施设备维保,着力提升机构应急处置能力。

相关信息